近日,炉具网团队走进湖北枝江,专访了湖北鑫星节能炉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洪亮。
鑫星炉业创建于2007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集节能炉具、生物质能产品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18年沉淀精工制造,拥有庞大的生产规模、先进的生产技术、雄厚的研发实力、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公司注重研发创新,拥有研发人员30余人,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累计获得专利300余项,开发了三大系列30余种产品。拥有“盛火”“高氏”两大品牌,建有40余人“盛火电商”团队,仅线上年销10余万台炉具,市场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
市场很大,只是需求变了
高洪亮:不能消极地认为市场遭受极大冲击,事实上是市场形成了分化,消费者对产品需求愈发多元化,对需求满足层次的要求也更高。”
高洪亮介绍,起初,湖北农户取暖处于自发、原始燃烧状态,由农户自行对家中炉灶进行改造,没什么科技含量,也没规模化的厂家专业制造;第二阶段,由本地一些小商户对炉灶做了些小改造,比如添加炉箅子,装上铁件和烟囱,呈现出一种简易且可改造的样式;第三阶段,出现一批专业从事炉具制造的人,将工业燃烧技术与工厂经验相结合,考虑到炉具的整体造型、省柴灶的使用风格以及对燃料的适应性,同时借鉴了云贵川地区的煤炉、桌式炉、电炉设计理念,并与家具理念融合,打造出多功能集成炉具。
“最近10到20年,我们一直在探索市场方向,不断将新技术应用于炉具制造,产量逐年递增。老市场用户逐渐升级,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新市场从当初小众区域不断拓展,如今基本覆盖全国,无论是东北,还是海南的高山地区,都有分布。只是在武夷山区和云贵高原,用户保有量相对最大,受欢迎程度也最高。”
“未来,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等地区可能是重点推广市场,但需要针对当地市场需求重新设计和研发产品,使其与应用场景能更好地结合。”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高洪亮总是两眼放光,自信满满。他认为,湖北炉具开创南方桌式炉取暖习惯,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区域产业特色,在全国堪称桌式炉产业的发源地与集聚地,目前,大大小小的相关厂家加起来有100多家,产业生态分布合理,既有零部件制造商,也有整机厂家,还有负责推广的服务商。
“整体来看,湖北产业生态较为完整,保守估算产量规模超100万台。就前几年的增长速度而言,发展相当迅速。但是,2024年受整体消费经济下滑影响,产业增量不再像过去那样亮眼,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对于我们从业者来说应正视这一现象,不能消极地认为市场遭受了极大冲击,事实上是市场出现新变化,市场形成了分化,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愈发多元化,对需求满足层次的要求也更高,毕竟市场产品日益丰富。”
“在市场高速增长阶段,厂家大多忙于扩产能,未能深入调研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还有,从业人员对技术的沉淀、积累以及研发程度可能有所欠缺。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发展还存在短板没有补全。在市场稍有下滑时,我们更应练好内功,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市场。做好这些工作后,我们相信会赢得市场和客户更多认可。”
总能站风口上,做对了什么
高洪亮:行业中大家不愿去做、短时间不想做,或短时间做了没回报的事,我们企业来做。先把它做好了,之后大家再一起来做。
鑫星炉业伴随湖北炉具产业共同成长,面对每一次变革总能抓住时机,踩准节点,站在风口上顺势而起获得发展红利,肯定不是偶然,那么鑫星炉业做对了什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对此,高洪亮说,“鑫星炉业2007年创立,一开始就明确了要为农民和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无论是满足他们的采暖习惯,还是应用先进技术,一直致力于让产品具备技术含量。我们要解决用户生活中的功能诉求,同时从生产商、制造商到销售商,再到售后人员,也要找准自身合理的定位,在合适的场景中为用户提供服务。我们始终牢记,只有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打造完整的价值链。在鑫星这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我们不单纯追求销量,即便在高速增长时期,也能主动降温。”
“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首先,市场我是亲自跑过来的,全国各地的市场我们都涉足过,曾重点关注全国各地的炉具废旧回收市场。从废旧市场中能看出产品究竟是用坏的,还是因功能不佳、不够先进而被淘汰的。这是最接地气的方式,我们是在用脚丈量市场, 然后针对这些环节,再逐个去解决。”
“那些年还没有新媒体和电商,我们便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推广、示范新技术,为新用户提供服务,让他们体验并推广产品,以此验证产品的研发方向是否正确,了解产品受欢迎的程度,以及用户是否会复购。很多具体事情,我们都是亲力亲为。”
“另外,就我个人而言,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我都深入参与,包括研发环节。测试时,在大热天可能还开着空调、吹着电扇,我们却守着烤火炉反复测试。各个环节我都没有落下。站在公司角色定义来看,我可能就是个‘万金油’,啥都干过,毕竟这个行业从零起步,需要不断摸索、探索和总结。”
“如今,从企业的产量、技术沉淀与积累,以及营销取得的些许成就来看,我们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湖北宜昌是桌式炉的发源地,也是目前生产销售环境最佳的地区。发展到现在,我对自己的定位已不再是凡事亲力亲为,我和我的团队更多地是思考如何优化各个环节,合理配置资源。我们要把资源投放到产业链最需要的地方,补齐短板。形象地说,我就像一名‘消防员’,哪里有问题就出现在哪里,解决后再奔赴下一个‘火情’。总体而言,这是一种规划和谋划,先做重要的事,次要的事稍后处理。我有时又把自己定义为指挥员,有时又像是冲锋陷阵的士兵。我常和团队开玩笑说,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一切都进展顺利,我就轻松了,基本不用操心。这个时候,我会到全国走访,思考并了解大家在专业分工中忽略或无暇顾及的事情。我会从全局出发,去考虑更多问题,比如我们是否有更长远的目标,方向在哪里,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哪些小问题需要解决。”
“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我开玩笑说,要确保建立良好的架构和体制,让大家齐心协力,要把这份事业当作终身奋斗目标。未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都会为之去努力。我希望所有参与人员和团队都能实现自我价值,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热情,没有后顾之忧。还有,未来要建立的线下服务网点,长期发展空间和成长价值在哪里?整个产业链的相互分工和边界又在哪里?所以,我们需要整合优势资源、人员和物力。此时,我更像是设计师和规划师。”
“有时和同行讨论问题,我们会换一种说法,行业中大家不愿去做、短时间不想做,或短时间做了没回报的事,我们企业来做。先把它做好了,之后大家再一起来做。”
高洪亮说,很难给自己下定义。但归根结底,他说要保持平常心态,尽最大努力做事,能做多少算多少。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高洪亮以身作则,亲力新为,背后不是偶然,是他坚守初心,勇于探索,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一步步实干出来的。
下一个风口:回归产品本身
高洪亮:如果自身做得好,找准方向,用对方法,以积极且平常的心态去做,发展速度可能会更快,质量也会更高。
“从我们自身认知来看,很难说下一个风口究竟在哪里。从过去的改革开放,到后来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到如今的电商时代,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在我看来,随着市场日益成熟,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社会网络不断健全,以往发展中的一些短板,甚至负面问题,都可能在未来得到改善。届时,那些曾经不合规、存在蒙骗行为,或是产品服务不佳的企业,可能会被消费者和市场所抛弃。所以,我认为下一个风口将回归产品本身。注重研发、品质,做良心企业,诚信经营,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或许会迎来新的机遇。这是政策层面的风口,因为政策的监管会愈来愈严格全面,引导也会更加精准。如果我们能把握社会进步和行业发展方向,就有可能从中受益。”
“随着未来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以及规范化和用户需求的提升,我们可能会迎来下一个风口。这与前期粗放式的经营和发展不同,这个风口对企业自身,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进行更多筛选。以前粗放经营时,行业处于无序增长状态,但未来可能不会再这样了。如果我们自身做得好,找准方向,用对方法,以积极且平常的心态去做,发展速度可能会更快,质量也会更高。”
炉具的未来,或有形或无形
高洪亮:我们越来越难以清晰地定义产品,大家都在说跨界,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未来的产品是有形,还是无形。
“以前别人问我做什么的,我肯定会直接说做炉具的。但现在,我对自己的定位可能得变一变了。我觉得,我所做的产品,不一定非得是某种具体形态的东西,毕竟产品是有形的,产品本身是不断变化、进步的。一方面,我们这个行业正与其他行业相互融合、跨界发展,没了固定形态。就拿目前从事的采暖行业来说,我们现在做的不仅是采暖,还是生活家具产品。而且,我们其实也在做服务,在销售和售后过程中,我们提供的就是服务。”
“我们致力于将高氏和盛火两个品牌,打造成在农村或乡村领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具体支持的品牌。在乡村,我们的产品能提供供暖,满足生活需求,具备炊事功能,是集供暖与家具功能于一体的集成供应商。”
“到了城乡结合部,我们的产品或许会被视为商用设备,比如农家乐里农户用于盈利、维持生计的生产设施。如果我们的产品采用生物质颗粒作为燃料,用于农业设施的加温和取暖,那就成为了农业机械和设施的提供商。”
“未来,我们要为生活设施提供节能、环保、科技化的产品。产品不局限于使用某种特定燃料,而是选择容易获取且适合应用场景的各种能源。在产品设计上,会融入更多风格。如在餐厅场景中可以是餐桌;在客厅场景里它能成为茶几;在厨房场景下或许是集成柴火灶,或是多种能源通用的生活设施。”
“总体原则是,以现有服务的客户为中心,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凭借自身能力生产什么,并在现有产品基础上为他们做提升、增值。所以,产品的外形究竟是桌式炉、壁炉,还是其他炉子或灶的形状,都无关紧要。实际上,很多产品的技术是通用的。只要把燃烧技术和热能利用技术应用好,那么在任何需要热能和燃烧技术的领域,都可能成为我们提供服务的方向,产品就是如此。说实话,我越来越难以给自己明确的定位了。我跟家里的小朋友说,我从事的是‘送温暖’的行业。所以我常跟公司团队讲,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我们要有开放的思维。这很可能与当下的创业大环境有关。大家都在说跨界,所以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未来的产品是有形,还是无形。”
终极目标:做好两大布局
高洪亮: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能提供什么,跟进服务同时挖掘新应用场景。一方面服务好用户最后一公里,构建线上线下孪生渠道;另一方面未来将赋予炉具更多的乡愁与习俗文化,发掘更多的情绪价值。
(一)构建线上线下孪生渠道
依托前期十年电商经营积累的经验和用户基础,鑫星炉业从生产制造延伸到销售服务领域,也在思考和布局中。
“2025年,国家强调的内循环以及乡村振兴,或许会成为我们的重点市场。接下来,我们要在线下布网点、设售后服务渠道,线上线下融合发力。首先,要让消费者容易获得我们的产品与服务,并能对其进行持续跟进服务。未来我们计划在全国打造300个‘服务到家’终端网点。这些网点不仅服务于高氏和盛火品牌旗下产品,还将融合全国其他优质地域性商家的产品与服务。由我们的售后人员集中为客户提供服务,帮助他们选对产品,做好服务,在跟进服务的同时,挖掘新的应用场景。这是我们打造线下渠道的设想。”
“线上方面,我们需要更出色地展示产品、普及推广产品知识、介绍新产品应用,比如产品的使用方法等。通过新媒体等方式加强与客户互动,使我们与客户的联系更加紧密。如此一来,我们企业以及产业链中的优势企业、优秀供应商便能融合在一个链条中,实现平台的价值。后期,我们希望通过这一举措,与终端用户建立互动,确保服务到位、产品全覆盖。我们要做好产品的后续服务、前期市场引导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建立起网络后,我们打算整合研发机构、生产商和销售商,这样客户需要什么服务,我们就能提供什么服务。我们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将更加便捷高效,也能更好地开发新产品,满足客户更高的需求。”
(二)赋予炉具乡愁与习俗文化
高洪亮认为,“高氏”和“盛火”产品,大多源自农村以及武夷山区的地域特色。武夷山区和大巴山、秦岭一带,是土家族和苗族的聚居地。这些产品的功能诉求和生活习性与少数民族,尤其是土家族的特点相契合。
“实际上,从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性中,我们能找到产品理念的根源,这也与产品在用户中受欢迎程度息息相关。围炉煮茶、围炉会客等‘好客文化’,都与产品高度契合。我们也希望借助产品这一载体,深入挖掘并弘扬少数民族的民风与文化。让全国人民既能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又能领略底蕴深厚的多民族文化产品。这不仅能满足大家在功能上的需求,还能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与传承。就像很多人怀念小时候柴火灶做的饭,或妈妈亲手缝制的土布鞋,这种情感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骨子里。”
未来,高洪亮期望产品能与地方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深度融合,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情绪价值,这样产品的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
扫码申请加入
农村清洁取暖赋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