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秘书处

河北省2014-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中国炉具网    来源:河北省发改委    日期:2014-08-26 10:53:34    浏览:1092
100

         附件:河北省2014-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项目地域分布汇总表.xls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部署,缓解秸秆废弃和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力争到2015年实现秸秆全部综合利用的目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精神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及粮棉主产区秸秆综合利用的通知》要求,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河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约为6176万吨左右,其中,小麦秸秆2201万吨、玉米秸秆2009万吨、油料作物秸秆1428万吨、棉花秸秆292万吨、薯类秸秆156万吨、中水稻秸秆60万吨、大豆秸秆30万吨。

        (一)综合利用情况

        2013年,全省秸秆利用量为5130万吨,综合利用率为83%,初步形成了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为主,基料化利用稳步推进,能源化利用较快发展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

        1、肥料化量占利用量的44.5%。完成小麦、玉米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面积约5126万亩,秸秆利用量2167万吨;堆沤还田年消化利用秸秆80万吨,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直接利用秸秆约40万吨。

        2、饲料化量占利用量的42.9%。秸秆青贮饲料1986万吨(鲜重),微贮216.6万吨,共计制作秸秆饲料2202.6万吨。

        3、基料化量占利用量的7.1%。利用各种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品种发展到了20多个,秸秆栽培食用菌的面积达24.5万亩,年转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约365万吨。

        4、能源化量占利用量的4.6%。全省农林生物质发电项年利用秸秆达210.96万吨;建成秸秆联户沼气工程20处,消耗秸秆8万吨;推广秸秆压块炊事采暖炉3万台,年利用秸秆压块约9万吨;建成秸秆气化站42处,年消耗秸秆1.2万吨;建成秸秆炭化厂4处,年消耗秸秆8万吨;推广燃池3.3万户,年消耗秸秆3.3万吨。能源化利用共计消耗秸秆240.46万吨。

        5、原料化量占利用量的0.6%。利用秸秆反应堆的大棚约有10万亩,秸秆利用量为34.94万吨。

        (二)主要措施

        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发展生态农业,推进节能减排,治理大气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推动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措施。

        1、多措并举,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通过会议推动、现场观摩以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等多种措施,大力推广小麦、玉米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小麦秸秆打捆、秸秆青贮、机械化秸秆压块(饲料)等多种适宜的作业模式。截至2013年底,全省拥有秸秆粉碎还田机11.16万台,秸秆打捆机1200台,饲料加工机械8万台,稻麦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10.14万台,青饲料收获机械4100台。通过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秸秆压块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相当于每亩施用农家肥2500公斤、碳氨11.7公斤、磷肥6.2公斤、钾肥4.75公斤,每亩增产小麦23公斤、玉米27公斤,共为农民增收节支15亿元以上。

        2、重点突破,秸秆能源化利用规模逐步扩大。一是推广秸秆固体成型燃料。自2007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秸秆固体成型燃料项目的技术研发、产品试烧、试点示范工作。2008年至2010年,连续3年组织开展炉具现场试烧活动,参与省份地跨河北、北京、河南、山东、甘肃、山西等省份,企业达50多家,试烧300多台次。2011年6月,颁布实施了省地方标准《生物质成型燃料炉具》(DB13/T1407-2011),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形成了一批年产5万台以上的企业,产品的产量和性能位居全国领先水平,在结构、热性能、烟尘排放、使用方便程度等方面,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几年来,累计推广33800多户,涉及11个设区市的60多个县。二是实施秸秆联户沼气工程。从2006年起,率先在全国成功推出秸秆联户沼气,组建了由研究、设计、施工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研发推广了在全国处领先水平、成熟的工艺技术;遵循工厂化生产、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理念,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秸秆联户沼气站建设方案,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探索形成了“一站一村”、“一站多村”、“三站合一”、“一场一站一园一村”四种工程模式。截至2013年底,发展秸秆联户沼气工程20处,年利用农作物秸秆6.6万吨,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受广大农户欢迎。三是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采取专项规划引导、项目核准优先、上网电价补贴、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措施,在粮棉大县布局建设生物质发电或热电联产项目,促进节能减排、富民强县。截至2013年,全省投产秸秆生物质发电厂8座,发电装机容量23.5万千瓦,全年发电13亿千瓦时,利用生物质秸秆210万吨。核准生物质发电项目16个,装机容量35万千瓦。

        3、示范带动,秸秆养畜快速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对每个示范县补贴100万元,重点支持秸秆青贮池建设,购置秸秆青贮处理机械,秸秆压块、 秸秆处理物资,开展秸秆饲料科技推广、培训等。全省已承担实施国家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86个次,涉及63个县,在推动我省草食动物养殖业发展、带动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减少秸秆焚烧、实现种养可循环发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4、加强创新,秸秆养食用菌新技术得到较快推广。2010年以来,先后开发了国际先进的棉秆袋式、柱块式栽培木腐菌技术、床式栽培草腐菌技术和棉秆栽培食用菌、周年化生产、无害化防控等50多项技术,研制了菌袋扎口机、菇棚自动控制系统等20余种设备材料,颁布了11个省级无公害食用菌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3个菌种质量标准,形成了平泉错季菇、遵化香菇、灵寿金针菇、坝上口蘑等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在国内外知名的特色产区,培育建设了1000多个食用菌示范园区,发展重点示范户1万多个。

        (三)存在问题

        尽管我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省委、省政府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要求和满足人民群众防治大气污染迫切需要出发,要实现秸秆全部利用,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1、产业化发展程度低。秸秆利用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且受煤炭价格下降影响,尚未真正实现商品化,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布局不合理,生产经营困难,难以做大做强,规模化、产业化步伐缓慢。

        2、收储运体系缺乏。农作物秸秆分布分散、体积蓬松、密度较低、季节性强,缺乏配套的收集、运输机械设施,致使原料收集困难、成本高,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发展。

        3、扶持政策不完善。原有的秸秆能源化利用每吨130元的补贴政策已取消,新的扶持政策尚未出台;生物质发电上网电价补贴、秸秆沼气集中供气补贴标准较低,秸秆发电企业经营举步维艰,秸秆沼气集中供气项目不能持续稳定发挥应有作用;同时,国家在土地、税收、电价、农机补贴等方面还缺少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4、科技研发力度小。大型企业不愿介入,中小企业研发能力弱,资金投入不足,秸秆固化成型设备在设计原理、材料选用、制造工艺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原料适应性差、电能消耗高、成型部件磨损较快、成型模孔易堵塞等一些老大难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了秸秆能源化利用的发展。

        5、农户积极性不高。农户是秸秆综合利用的利益主体,受经济效益、方便程度、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户利用秸秆的积极性并不高,需要政府从政策激励、利益引导等方面,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性。

        二、工作思路及主要目标

        (一)工作思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大气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相结合,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相结合,与削减煤炭消费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区域;坚持“五化”并举,狠抓能源利用;坚持疏堵结合、完善政策机制;坚持创新引领,强化科技支撑;坚持企业主体,实施工程项目,加快秸秆利用产业化步伐,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到2015年,基本实现秸秆资源全部利用目标。

        (二)主要目标。2014年利用量比2013年提高300万吨,达到5430万吨;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88%。2015年利用量比2013年提高800万吨,达到5930万吨;利用率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95%。

        三、重点工程

        2014年至2015年,重点建设98个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具体见附表),总投资78.96亿元,年新增秸秆综合利用规模1015万吨。

        (一)燃料化利用工程

        1、秸秆固体成型燃料。优先选择列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重点村,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政府和农民群众积极性高的县、乡,多模式推广秸秆成型燃料炉具。2014年,全省推广30万户,利用秸秆108万吨;2015年,达到80万户,利用秸秆288万吨。适度开展生物质燃料替代锅炉燃煤项目。


        2、秸秆联户沼气。2014年,建成秸秆联户沼气工程29处,总池容24万立方米,年供气能力8669万立方米,为15万农户提供生活能源,年利用秸秆86万吨。2015年,实施1亿美元世行贷款农村新能源开发示范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设10处特大型沼气工程,总池容30万立方米,年消耗秸秆56万吨,为19万农户提供生活能源,为2000多辆汽车提供CNG燃气。

        3、生物质发电。加快推进生物质供热示范建设,完成国能南宫、国能吴桥生物质电厂供热改造,并逐步向其他投产电厂推广;加快在建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步伐,力争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40万千瓦。

        (二)肥料化利用工程

        1、秸秆机械化还田。推广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11.16万台,秸秆打捆机1200台,稻麦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10.14万台,青饲料收获机械4100台。到2015年,小麦机械化秸秆还田率达到90%,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率达到58%。

        2、秸秆腐熟堆沤还田。选择重点示范县,争取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采用生物菌剂快速腐熟还田和秸秆堆沤还田技术,示范推广100万亩,有效利用秸秆资源,培肥改良土壤。

        (三)饲料化利用工程

        1、建设秸秆养畜示范县。按照国家模式要求,主要在环京津、环石家庄、京深、京沈、京九高速公路河北沿线(两环三线)地区,建设秸秆养畜示范县。以秸秆养畜为重点,带动“两环三线”地区,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

        2、饲用玉米推广工程。主要在石家庄、邯郸、保定、承德、张家口等市种植饲用玉米30万亩,主要品种为银红、农大108、农大115、中原丹32、科多8号等,每亩补助10元。继续实施订单生产,搞好产销衔接,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

        (四)基料化利用工程

        到2015年,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面积发展到30万亩,年产鲜菇200万吨,年产值120亿元,年获纯收益80亿元以上,年转化500万亩棉田产出的棉秆和600万亩土地产出的麦秸、玉米秸、稻草,总量500万吨。发展20个年产值超3亿元的核心示范县,建设100个现代食用菌标准园、1000个小蘑菇新农村建设培植园,培育2-3个知名品牌、4-6个国家级、12-15个省级食用菌重点龙头企业,使全部菌糠实现二次以上循环利用,形成山坝错季菇产区、环京津产区、黑龙港苦咸水产区、冀中南草腐菌产区,建立起食用菌转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和完善的食用菌产业体系。

        (五)原料化利用工程

        在棉花主产区支持利用杆皮、杆芯生产人造板,纺织工业用纤维以及其他工业用纤维。加大对秸秆人造板、木塑产业等支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带动秸秆原料利用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省农业厅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科技厅、环保厅、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等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秸秆综合利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人员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厅相关同志组成,具体负责秸秆综合利用组织、协调、督导、推动等工作,研究提出解决重大问题的对策建议。

        (二)强化目标责任。将秸秆综合利用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逐级签署秸秆综合利用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承诺书。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目标年度考核,按照目标要求层层抓落实,一级考核一级。建立奖惩问责
机制,组织开展考核,将考核结果上报省政府,在省内主要媒体上公布,对完成目标任务的市、县,在资金支持上给予倾斜,在煤炭削减任务安排上予以奖励;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市、县政府限期向省政府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三)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国家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支持列入本方案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建设。建立秸秆成型燃料专项补助资金,采取先建后补或以奖代补方式,由建设主体先投资开展建设和推广,政府部门组织核查,达到要求后兑现补助资金。完善农机补贴政策,把秸秆粉碎、捡拾打捆等相关设备列入农机补贴范围。全面落实秸秆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兑现秸秆发电电价补贴政策,调动企业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四)严格监督管理。加强秸秆收集、储运、生产、加工、利用等全过程监督管理。组织制定粮食收获的留茬高度、机械化还田、捡拾打捆、储运等标准。严格禁烧监管执法,加大实时监测和现场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规禁烧行为,对违规燃烧秸秆造成重大污染事故、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导致人身伤亡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五)依靠科技创新。整合科技资源,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推动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科技集成创新与成果转换,形成经济实用的集成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围绕秸秆还田技术、动力机械与秸秆还田机具升级换代、秸秆综合利用生物技术、秸秆成型燃料等方面,加快技术和设备研发。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实现设备、产品和工艺的标准化。

        (六)加强宣传培训。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与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开展焚烧秸秆的危害和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科普知识宣传,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采取面向基层,贴近农民,生动活泼的形式,加大技术培训,普及相关知识,宣传有关政策、典型经验和做法,用技术指导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用效益吸引群众,使禁烧秸秆和利用秸秆成为自觉行动。

         附件:河北省2014-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项目地域分布汇总表.xls

 

100
版权保护声明:炉具网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chinaluju@126.com联系。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