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秘书处

北京:壁挂炉住宅小区试点电气化替代

中国炉具网    作者:管理员    来源:北京市政府    日期:2025-02-14 10:44:24    浏览:606
100

炉具网悉,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2025年行动点计划》),进一步推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建设美丽北京。《2025年行动计划》包括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生态保护行动,共五个部分、108项措施,围绕能源低碳化发展、建筑领域低碳化、能源低碳化发展、创建绿色低碳智能供热体系等方面,部署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并明确了牵头部门和主责单位。统筹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北京。

推进清洁能源示范项目试点推进燃气壁挂炉供热绿色转型。

结合城市更新任务,推动具备条件的燃气壁挂炉供热住宅小区试点开展电气化替代。其中,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各试点推进1至2个小区。不具备条件的区域,各区继续支持老旧燃气壁挂炉用户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鼓励更换为一级能效设备。未实施煤改清洁能源替代的地区实现清洁煤替代散煤全覆盖;已完成煤改清洁能源替代的地区巩固基本“无煤化”成果。加强市级资金统筹,按照污染防治资金管理办法,向环境质量改善情况好、污染防治任务重的区予以倾斜。各区加强项目储备与资金使用管理,并结合辖区实际,相应加大区级财政投入力度。结合碳中和目标下清洁低碳供热技术应用,研究完善更加有利于促进供热领域降碳减污的价格体系。大力开展能源节约和能效提升,万元GDP能耗下降达到国家要求。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工业用煤,适度降低本地燃气发电比例,天然气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落实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方案,新增能源消费优先由可再生能源提供,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超过15%。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持续提升本地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创建绿色低碳智能供热体系出台并实施北京市供热系统低碳绿色转型方案。全市范围内禁止新建和扩建燃气独立供暖系统,新建建筑及新建供热项目优先采用新能源供热或采用新能源耦合常规能源供热。新建建筑耦合供热系统中,新能源供热装机占比原则上不低于60%;全市城镇地区单位建筑面积供热能耗、碳排放比“十三五”末分别降低10%左右和10%以上。统筹实施供热智能化改造和供热资源整合,建立供热系统感知体系,有序推进管道天然气锅炉房绿色改造。推进既有散小热源整合联网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耦合供热替代。新能源供热占比达到10%。加大再生水(污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和余热回收等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鼓励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再生水厂、污水处理厂周边地区,优先采用再生水(污水)热泵系统供暖。推进数据中心余热利用,余热供热面积达50万平方米。探索数据中心余热跨规划厂界对外供热机制。落实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广泛开展宣传解读和培训,推进建筑重点领域减排措施落实,研究完善建筑领域碳排放计量核算标准,推动建筑领域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实施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T687 -2024)。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居住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力争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标准。加快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力争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55%。强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支持统筹做好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资金保障,鼓励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和项目建设,逐步削减对燃气供暖等化石能源消费的政策补贴,加强对光伏发电、地热及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低碳试点示范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研究推进本市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工作。做好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发布后的组织实施工作。制修订企业绿色低碳运行管理通则、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技术标准等绿色低碳地方标准。大力推进气候投融资等绿色金融政策,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推动落实北京市碳资产质押融资试点方案,探索开展京津冀区域内绿色金融合作模式。加大对应对气候变化“双碳”领域的科技支撑。门头沟区、通州区、延庆区推动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推动一批适应气候变化工程项目建设。

100
版权保护声明:炉具网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chinaluju@126.com联系。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