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清洁能源取暖需“因地制宜”和技术更新,精细化设计方案,避免“一刀切”。
自2013年起,北京市率先在全国针对农村地区开展减煤换煤和煤改清洁能源工作。据了解,北京市2022年平原地区已经基本实现“无煤化”,到2023年底,93%的村庄、96%的村庄住户实现清洁取暖。
村居百姓拥抱了更多“蓝天”“温暖”,北京市政协委员王小霞为北京成效“点赞”。与此同时,围绕农村清洁能源取暖现状,走村入户做了深入调研的她还发现了一些新问题。
“近两年很多清洁取暖设备陆续出现配件老化、性能下降、故障增多的问题,产品也普遍超出质保期。换新或维修有困难。”王小霞表示,目前北京有260个村庄由于电力条件制约尚未实施改造,深山区住户改造诉求较多,如何根据环境条件选出最佳改造形式,直接关系着为民服务的“温度”。
空气源热泵系统是目前农村中常见的清洁能源取暖设备,但由于其自身的工作原理和设备特性,在极端低温、雨雪大雾天气等关键时段,设备会出现制热能力降低、化霜反应等情况。因此,她另外提出三种采暖形式:
“太阳能+生物质炉”系统,适合山区以及秸秆、木材充裕地区,涉及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区等多地;“光伏+地源热泵”系统,适合于浅层地热丰富、易取地区,例如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光伏采暖系统,要求当地建筑有充足的屋顶安装面积。
如果使用地源热泵,通过夜间低谷电转变成采暖用热,减少白天峰电的使用,运行费用能降到空气源热泵采暖的四分之一。她说,“这大大降低了农户的采暖费用,不依赖财政补助。”
技术更新带来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王小霞表示,我们常说暖气片“热”或“凉”,谈的就是不同散热末端带来的差异。“像低温散热器、蓄能模块、蓄能水箱模块这三种散热末端,选对技术模式,才能大大提升増温效果。”
目前还存在设备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不一,设备厂商服务能力不一,不能很好满足更新迭代需求的情况,王小霞建议将农村清洁能源取暖工程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牵头,组成由政府、企业、技术专家(院校)、投资资本的工作团队,针对农业农村不同地区、不同建筑,以及当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充分调研,确定有针对性的方案,精细化设计方案,避免“一刀切”。
扫码申请加入
农村清洁取暖赋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