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乎民生、民心,涉及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变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目前,北方各地围绕国家清洁取暖规划正在积极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工作,一些地方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但是,实践证明,逾越当前发展水平,改变传统生活习俗,实施简单的能源替代,在农村难以实现,也不可持续,更不能用解决城市问题思维去解决农村问题。
北方农村居民仍以分散式炉灶炕炊事取暖为主,这是我国农村居民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出来的经济、实用、效果好的用能方式,深度融合农村传统生活习俗形成炉灶炕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普遍性,短期内难以改变,生物质炉具的应用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此问题
当前饱受诟病的农村炊事取暖污染严重问题,主要是由于农村仍普遍使用低效炉灶炕粗放式燃烧劣质散煤和生物质造成。大量实践证明,围绕农村炉灶炕实施提质增效,对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居民室内空气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实施的全国省柴节煤炉灶炕改造工程,使农村生活用能得到一次大范围的提质增效。这种看似小改小革的措施,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节能减排成就,获得国际广泛认可。
2018以来,行业基于“燃料适配炉具”开展了三次农村清洁取暖炉具“领跑者”测评活动,列入《农村清洁取暖炉具“领跑者”目录2020》的产品性能,满足NB/T 34006-2020《清洁采暖炉具技术条件》采暖热效率和大气污染物排放“1级”指标要求。一些暂不具备双替代的地方,围绕“燃料适配炉具”实施的生物质取暖、“好煤配好炉”或“清洁炉具+”作为托底项目试点示范,减煤减排效果显现。由此可见,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实施“燃料适配炉具”战略,成本低、易实施、见效快、可持续。
近年来,北方地区积极贯彻落实《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尤其是先期依托国家及地方财政补贴实施项目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但是,据调研和媒体报道,个别双替代地区出现了返煤现象,业界专家担心,若补贴退坡后,会存在二次改造和返煤风险。先期完成改造的地区如何巩固成果,规范运营,持续推进,政府和居民都承受着较大压力。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行动开局之年,国家对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的支持范围进一步扩大,新一轮财政补贴即将开启,在推进生物质清洁取暖承前启后的关键之际,为避免这些享受补贴启动项目实施的市县(区)再次因老问题陷入发展窘境,并找到有特色的、适宜的发展新路径,特汇编本案例以供借鉴。
扫码申请加入
农村清洁取暖赋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