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具网讯:针对有媒体报道河北山海关清洁取暖“一刀切”导致部分群众挨冻的问题,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23日表示,生态环境部对此事高度重视,已组织调查了解情况,督促地方切实整改,并将密切关注后续整改落实情况。
清洁取暖本是一项民生工程,“清洁”侧重于具体方式,“取暖”则是最终目的。正因如此,在推进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应把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作为底线。无论采用何种清洁取暖方式,都必须注意的一个前提是“让百姓能够取暖”,否则,无疑是舍本逐末。
然而,有的地方在推进清洁取暖的过程中方式简单粗暴,并未把现实情况纳入考量。片面追求“治理成效”,全然不顾百姓冷暖,定会引发公众质疑。
实现清洁取暖,应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推广清洁的方式之前,要更多关注群众是否已经有便捷、能够实现的替代方式。正值寒冬,不让群众挨冻,是推进清洁取暖必须保证的底线,也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在新的取暖方式还没有落实前,原有的取暖设施、取暖方式不能“一刀切”。要把确保群众温暖过冬作为第一原则,先行落实好取暖保供相关工作,确保群众清洁取暖“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山海关古城有着600多年历史,存在老人多、平房多、生活困难家庭多的“三多”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未通天然气和暖气,百姓自行取暖,是一种不得已的自助行为,在这个问题上,政府没能提供集中清洁取暖这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其实是有“欠账”的。有“欠账”不去想法设法主动补救,却采取简单粗暴的行政强制,以封堵炉灶等极端手段禁止老百姓自行取暖,损害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整改。
此前,山海关区在回应舆情时,强调“经过多次专业技术论证,在古城内全部实行集中清洁取暖和接通天然气,不太现实”,这样的说法未必有扎实的科学的依据,而且肯定不是保民生的正确姿势,甚至是在找借口。大规模的集中供暖一时间无法实现,那是不是可以考虑小范围的集中清洁取暖?
同样是古城的平遥,就采用了空气能热泵清洁取暖的方式,不使用煤、油、气等任何燃料,工作时没有明火,没有火灾、爆炸、中毒等安全隐患,为什么不尝试推广呢?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炕凉者在民间,再坚决的环保政策,都得过了火炕这一关;再好的清洁取暖政策,都不能以冻着老百姓为代价。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肯想办法,真正以人民为中心,就不会一味推阻。什么叫不立不破、先立后破?很简单,取暖优先。
任何关乎民生的行政举措,都应注意葆有最基本的温情。清洁取暖,应更有“民生温度”。力求清洁与保障取暖之间,本应是协调统一的关系,从来不应是二选一、非此即彼,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导致出现新的矛盾与问题。实现这一点,各地更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稳妥推动、循序渐进,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才能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清洁取暖,要“暖身”,更要“暖心”。
原标题:清洁取暖应更有“民生温度” ,不能以冻着老百姓为代价
扫码申请加入
农村清洁取暖赋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