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秘书处

社长专访|聚焦城乡建设领域如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中国炉具网    作者:文林峰    来源:建筑杂志社    日期:2021-07-23 15:11:07    浏览:1001
100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意义。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建设领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城乡建设领域规模化发展,碳排放总量逐年上升,“双碳目标”对全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探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建筑杂志社社长文林峰专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田国民,田司长结合我国绿色低碳的战略目标和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快实施和完善促进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思路。

社长专访 | 聚焦城乡建设领域如何落实双碳目标

        ▲ 文林峰: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讲话及相关会议上多次提及绿色低碳发展,请您从时间轴线上给我们建设领域同行详细介绍一下具体有哪些指示批示精神?

        ★ 田国民: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2月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指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2020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会议强调,要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2021年2月9日,在中国 - 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讲话,指出:我们要坚持“绿色共识”,坚定不移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我们要推动“绿色发展”,深化绿色经济、清洁能源等领域交流合作。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九次会议,会议指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考察工作时的讲话指出,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1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此外,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还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1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强调,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加强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衔接,进一步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发挥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导向作用。

        ▲ 文林峰: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一系列相关重要文件中,都提及到了绿色生态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要求,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 田国民: 1.十九大批准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

        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推行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加强新建高层建筑管控,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旧小区,推进老旧楼宇改造,发展智能建造,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建设低碳城市。深入建筑领域低碳转型。深化建筑领域和公共机构节能,强化城镇节水降损,鼓励再生水利用。

        3.2021 年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置能力,有序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置。

        ▲ 文林峰:国际社会提出绿色低碳的目标距今已经有近三十年了,应该说一直在持续推动低碳减排的发展,最重要的国际协定和公约有哪些?

        ★ 田国民:有关国际协定主要有以下几部:

        1.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共有近200个缔约国。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开展行动”,“到2000年将排放降低到1990年的水平”。

        2.1997年《京都议定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通过《京都议定书》,设置了发达国家集体目标,即“在2008~2012年第一承诺期内排放量年均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5.2%。”

        3.2007年巴厘路线图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制定了“巴厘路线图”,确认“必须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工业化国家要制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4.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协议提出“全球气温升幅应限制在2℃以内;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尽快封顶”。

        5.2013年华沙大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9次缔约方会议(华沙会议)在波兰华沙召开,首次提出“国家自主贡献”概念,敦促发达国家进一步提高2020年前的减排力度,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6.2015年《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作为习近平主席特使在《巴黎协定》上签字。目前共有189个缔约方,2016年11月4日起正式实施。《巴黎协定》明确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自2023年开始每5年对各国进行定期评估。

        7.2018年《巴黎协定》实施细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方大会在波兰卡托维兹召开,通过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要求各国政府在2020年前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其中包括从2020年起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

        ▲ 文林峰:您认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在城乡建设领域有哪些表现?

        ★ 田国民:首先,气候变化给全球带来了严重危害。由于工业化的发展,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过多造成了温室效应。2010年至201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

        过去50年,全球共发生上万起灾害,有记录以来的灾难数量增加了5倍,经济损失增加了7倍。

        海洋生态系统破坏严重。2019年海洋热含量已深入到深度2公里的海洋,海洋酸化、海水含氧量减少、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严重破坏海洋和冰冻圈生态。

        热浪致千人非正常死亡,严重蝗灾威胁粮食安全。

        目前,城乡建设领域的“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粗放式建设方式,亟待转型。建筑能源消费总量逐年上升;我国每年房屋新开工面积约20亿平方米,消耗的水泥、玻璃、钢材分别占全球总消耗量的45%、42%和35%;北方地区集中采暖单位建筑面积实际能耗约14.4公斤标准煤,是德国的2倍以上;专家研究显示,我国建筑每年拆除量接近建筑存量的1%;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20亿吨,约占城市固体废弃物总量的40%,资源化利用率仅为 9%;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城市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包容性不足,没有更好地考虑减碳的作用。城市快速扩张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造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大幅下降。

        城市开发边界无序扩张,土地城镇化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

        ▲ 文林峰:请您介绍一下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的大概情况。

        ★ 田国民:碳排放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消耗。我国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工业、城乡建设和交通4个领域。

        城乡建设领域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建造、运行过程中使用化石能源产生的碳排放,其中建筑运行中的供暖、炊事、生活热水等使用化石能源产生的碳排放占大部分。

        从需求侧来考虑,城乡建设领域不只有直接碳排放,还有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主要是建筑基础设施建造,运行用电、用热,以及使用建材产生的碳排放。

        生物固碳是指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控制碳通量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碳储存能力。以森林、草原、湿地、红树林、海草等为主体的生物固碳措施,能够不断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陆地生态系统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生态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战略角色。

        目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包括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随着人口增长、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将持续上升,同时从发达国家情况来看,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乡建设领域的碳排放占比还将持续加大。

        ▲ 文林峰:您认为城乡建设领域实现减碳和转型发展目标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 田国民:一是加强城市系统性建设。充分发挥城市系统性建设的减碳作用,通过减少交通出行、降低热岛效应、提高设施整体效率、强化碳汇能力等来实现。主要是优化城市布局、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居住社区建设几方面。

        二是统筹县城和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县域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生态优势,通过加强县域统筹,整体提升绿色建设发展水平,促进县城、小城镇、村庄融合发展。主要是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

        三是推动住房建设低碳转型。充分发挥房地产开发绿色转型对减碳的作用,通过系统谋划、全装修、绿色装修、物业管理等来实现。主要是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提高住宅品质。

        四是强化建筑节能。充分发挥建筑节能对减碳的主力军作用,通过提升建筑保温隔热效率,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加强运行管理。主要是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加强建筑运行管理。

        五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充分发挥能源消费结构对减碳的作用,通过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调整集中供热结构,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主要是大力推进太阳能应用,优化建筑供暖方式,动建筑用能电气化。

        六是绿色建造。充分发挥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对减碳的作用,通过全面推进绿色建造、减少建材浪费、降低建造能耗、提高建筑寿命。主要是全面推进绿色建造,提高绿色建材使用率。

        ▲ 文林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可谓任务艰巨,为此全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落实和做好保障工作呢?

        ★ 田国民:首先,建立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计量体系。
        其次,构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模式。
        第三,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机制。
        第四,完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

        ▲ 文林峰:绿色低碳发展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任务。在组织实施方面,您认为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 田国民:一是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绿色低碳发展重大战略决策的意义。

        二是明确工作原则。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

        四是强化目标责任考核。

        五是加大培训宣传。

        总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全人类的任务,我们的减碳工作,既要让国内知道,也要让国外了解;既要让社会各界理解,也要让社会各界共同完成,就像王蒙徽部长经常要求我们的,要共建、共治、共享。

        ▲ 文林峰: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专访,最后请为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送上您的期许。

        ★ 田国民:毛主席讲过,“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但光荣而伟大,这一战略部署,一定要实现,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也一定能够实现。

        找壁挂炉、秸杆捆烧直燃锅炉、生物质锅炉、生物质炉具、洁净煤采暖炉、空气源热泵、蒸汽发生器、成型设备,到清洁取暖博览会。

原标题:社长专访 | 聚焦城乡建设领域如何落实双碳目标

100
版权保护声明:炉具网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chinaluju@126.com联系。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