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炉具网讯:清洁取暖事关蓝天白云、百姓冷暖,是影响数亿人的重大民生、民心工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被列入重点工作,清洁取暖改造有了更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据了解,这是继2017年和2019年之后,清洁取暖问题五年来第三次写入报告。
多位代表委员一致表示,近年来,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逐年提升,运行更加平稳,为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完成“70%”的目标基础扎实、信心十足。但同时,由于广大农村用户分散、点多面广,不同地区的能源禀赋、气候条件、经济实力等存在差异,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清洁取暖方式,并切实降低清洁取暖成本,保障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这些工程才能真正发挥长效机制。
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已达到65%
统计显示,我国北方城镇、农村供热面积分别约为147亿、70亿平方米,采暖用能结构以煤为主,污染排放巨大。早在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等10部委发布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已明确目标:到2019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50%,替代散烧煤7400万吨;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替代散烧煤1.5 亿吨。
经3年多改造,成效如何?据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介绍,截至2020年底,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汾渭平原两大重点区域,累计完成散煤替代2500万户左右,相当于减少散煤五六千万吨。“经过评估,煤改气、煤改电对PM2.5下降的贡献率达到1/3以上,环境效益明显。”
另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底,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约65%,两大重点区域清洁取暖率达80%以上。“为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篮天白云、温暖过冬问题,冬季取暖正在迈向清洁化。从近年实践来看,各地积极探索,清洁取暖改造取得初步成效。”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给予肯定。
“推进清洁取暖是能源消费革命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北方广大人民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将其纳入重点工作,进一步体现出决心和力度,我认为可以如期完成目标。”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向记者表达了信心。
在全国人大代表、九洲电气董事长李寅看来,清洁取暖改造不仅仅是供暖一个行业的任务,更是落实“3060”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从‘十三五’治霾经验来看,最难的环节就是散煤治理。实施散煤有效替代、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清洁供暖方式,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清洁低碳社会、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保证治理成效的可持续性是新考验
多位代表委员同时表示,清洁取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资源、技术、资金、市场等多方因素。在前期改造中,能源供应短时不足、缺乏长效资金机制、散煤复燃现象频发等问题逐渐暴露。在完成目标的基础上,如何保证治理成效可持续,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新难题。
以散煤替代的重点方式之一“煤改气”为例,姜耀东表示,能源供应首先面临考验。“大量煤改气工程的推进,导致天然气需求规模超预期增长。出于种种因素,供应侧一度出现始料未及的减少,多地曾先后发生气荒,部分工程不得不因此暂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鑫也称,部分地区在天然气管道尚未接通或不稳定的情况下,“一刀切”推进煤改气、强制散煤清零,给农村用户带来困扰。“气源供应不足,加上后期维护责任不明,经常因设备问题导致停暖。此外,燃气成本高,尤其是寒冷区域冬季取暖时间长,用户难以承担高昂费用。这些情况,均加大了农村清洁取暖的困难。”
宋鑫还提出,清洁取暖改造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财政补贴和社会资本投入。目前,清洁取暖试点城市3年示范期即将结束,补贴随之到期,但大部分城市尚未明确后续政策。“实际上,即便存在补贴,清洁取暖改造后的运行费用仍高于传统散煤取暖。若取消补贴,如何保证后续运营是一个棘手问题。”
上述状况,进一步带来返煤风险。姜希猛坦言,在清洁取暖率逐步攀升的同时,部分地区出现散煤复烧现象,有的城市返煤率甚至接近40%,导致实际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地区未能建立长效机制,政策执行缺乏连贯性,没有抓好监管工作;部分地区的煤炭资源量大、易获取,就地使用很便宜,因此钻了空子;还有不少用户反映用不起,改造之后取暖支出明显上涨,为了省钱宁可不用。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返煤将造成治理成果倒退、改造资金浪费、群众满意度降低。若无法兼顾可持续性,已有工作前功尽弃。”
“宜”字当先,探索多方共赢的长效机制
结合现状,姜耀东提出,清洁取暖应坚持“宜”字当先。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北方地区的资源禀赋、供暖时长、基础设施等条件,循序渐进予以推进。采用天然气、电、太阳能、清洁煤、工业余热等多元清洁能源,多能互补破解热源难题。尤其针对农村地区,把好技术关,选择可复制、可推广的清洁取暖路线。
这一观点,得到多位代表委员的赞同。李寅表示,城乡地区每年产生大量的农林剩余物、畜禽粪污等生物质能,总量折合约8亿吨标煤。作为唯一的零碳燃料,生物质供暖成本最接近燃煤,在资源富集区甚至低于用煤成本。“目前,这些资源的能源化利用率不足5%,该比例若能提至50%,每年可增加100亿吉焦热能,对应取暖面积约200亿平米。在县域、农村地区,生物质能可就地取材,以产业化项目为依托,很好解决解决清洁供暖难题,作为气、电代煤的有效补充。”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安全监管部总经理韩峰举例,有条件的地区还可推广地热供暖。“但作为清洁能源的中深层地热供暖产业,出于自身公共服务属性,利润相对较低。建议加大地热清洁取暖项目财税政策支持,减免地热能开发利用行业资源税。针对地热供暖出台退税办法,或通过先征后返、提供清洁能源项目补助等措施,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在选择适用技术的同时,宋鑫建议,引导各地供热企业、投融资企业、用户等积极参与清洁取暖项目,探索多方共赢的长效资金机制,激活潜力市场。
刘炳江透露,在一定时期内,中央和地方财政还将适当给予清洁取暖运营支持。“我们将配合财政部等部门,进一步完善清洁取暖稳定运行长效机制,研究完善农村地区清洁取暖运行补贴政策,指导各地更加精准施策,更多照顾低收入户和困难户。在补贴的同时,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完善采暖气价电价优惠政策等,不能补贴完了价格再上去,让终端农村居民用得起、用得好。”
原标题:「两会聚焦」完成清洁取暖改造目标有信心
扫码申请加入
农村清洁取暖赋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