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炉具网讯: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该如何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能源行业应如何作为,需要哪些具体抓手?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全球大势、时代命题,能源低碳化事关人类未来,历史要我们考出好成绩;应从蓝天保卫战、节能提效、循环经济、发展碳汇等多方着手,并以能源、交通、工业、建筑等行业减排为抓手,推动中国碳减排进程。
历史需要我们考出好成绩
问:近来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您认为碳中和的要素和碳减排举措有哪些?
杜祥琬:如果碳排放能够降到等于碳汇的数量,或者碳汇足以抵消剩余的碳排放,就可以称为碳中和。碳中和的三要素包括:节能提效、低碳能源替代、增加碳汇(包括各种移除碳的技术)。在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今天,碳减排的主要举措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提能效、降能耗”,主要集中在建筑、交通、工业、电力节能领域;其次是“低碳能源替代”,应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最后是“碳移除”,包括增加碳汇、大力发展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
问:您曾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全球大势、时代命题。您认为,中国应该如何作为?
杜祥琬:欧盟2020年提出了绿色复苏计划,决定投入1.82万亿欧元,努力成为第一个碳中性大陆;美国新一届政府已经宣布了重返《巴黎协定》;德国宣布2050年要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企业层面,近期国内外众多能源公司纷纷发布碳中和目标、行动方案。从工业文明时代走向生态文明时代,这是人类文明的赶考。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参与的大考,中国不能落后,历史需要我们考出好成绩,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问:对于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发达国家的计划是 45~70年,而中国只给自己预留了30 年,您如何看待这一挑战和机遇?
杜祥琬:实现碳中和绝非易事。这个挑战不仅是对中国,对全球也同 样存在。我们面临的挑战确实有一些特点,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煤炭消费占比较高。如何稳步地减少化石能源消费,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实现公平、公正的能源转型,面临很大的困难,但也正因为如此,一旦实现清洁低碳转型,所获得的效益也会更多,将使我们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问: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您认为,该如何看待能源行业的作用?
杜祥琬:全球气候变化的主因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在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比达到73%,而9成二氧化碳来自化石燃料,也就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
对于能源行业的发展,要从人类文明形态进步的高度来认识能源转型和能源革命。人类文明形态要不断进步,这是历史的必然,而能源革命是它的基础和动力。当年,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发现和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人类由 农耕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这是一轮全球性的能源革命。200多年来,工业文明在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和不可持续性问题。
现在,非化石能源巨大的进步正在推动人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这是又一轮深刻的能源革命。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反思,人类是否需要一场自我革命,而气候变化是另一种全球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能源革命势在必行、能源低碳化事关人类未来,这些已经是全球高度的共识。
问:有人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您怎么评价?
杜祥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不会限制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会推动新兴经济的发展、新型发展方式的出现。因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会带来新的投资、新的技术、新的工业、新的交通、新的建筑、新的能源,还会创造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发展方式,带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现目标需要有力抓手
问:在您看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从宏观层面有哪些抓手?
杜祥琬:首先,碳减排和蓝天保卫战有高度的协同性,应将二者统筹考虑、同步推进。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逐步实现,空气质量的指标比如PM2.5,将首先达到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并进一步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目标15微克/立方米,甚至是10微克/立方米。这个指标,美丽中国必不可少。
其次,节能提效是降低碳排放的一大举措。2019年,我国的能源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比英国、德国、法国、日本这些国家要高出更多。如果将能源强度降到世界平均水平,就意味着同样的GDP下我们将少用近10亿吨标准煤。在当前消费水平下,能耗每降低1%,可以减少0.5亿吨标准煤、减排1亿多吨二氧化碳。
节能提效包括结构节能、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和文化节能,都很重要,可以从很多方面努力推进。比如,目前煤电的度电煤耗(标准煤)全国平均水平是307克/千瓦时,如果能降到289克/千瓦时,就能节约超过1亿吨标准煤;燃煤工业锅炉如果采用高效低排放煤粉炉,热效率可以由65%上升到90%;钢铁建材等产品的能耗如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居民服务业燃煤炉灶如果采用热效率70%的新型炉灶,每一项都能节约超过1亿吨标准煤以上。大数据中心耗能也非常可观,也应努力节能。
此外,现在中国的高耗能产业已经饱和甚至超饱和,依靠其带动GDP是不符合中国现实的,不能再让其发展。现代化的美丽中国,必须是一个节能的国家、高能效的国家。
问:分行业来看,您认为有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杜祥琬:电力行业的碳减排非常重要。我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近一半。现在电力装机中煤电占比仍接近一半。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为22亿千瓦,其中全口径煤电装机容量为10.8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9.1%,首次降至50%以下。
可再生能源是本国可以掌控的、更经济、更安全的能源,除了可以提供绿色电力,还可以用来制备“绿氢”、供热、供冷。因此,要大力开发非化石能源电力,高比例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和风电。
2010~2019年,我国光伏发电、光热发电、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项目的成本分别下降约82%、47%、39%、29%,且还在进一步降低中。2019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是15.3%,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的预测,“十四五”末(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到2050年、2060年分别可以达到70%、80%。
同时,需要推动煤电高效、洁净化利用和灵活性改造,发展热电联产、生物质掺烧,逐步、有序地减少煤电占比,实现公平、公正的能源转型。如此,美丽中国将来会拥有一个以非化石能源电力为主的新能源电力系统。
问:您认为,还有哪些方面的举措需要加强?
杜祥琬:发展循环经济对于碳中和很重要,循环经济——固废资源化利用不可或缺。固体废弃物分类利用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和标准。减少垃圾的填埋,高比例地将其资源化利用,减少填埋垃圾产生的温室气体(甲烷),也会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在发展碳汇的同时,鼓励CCUS等碳移除技术也不容忽视。目前我国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大约为年减排12亿吨二氧化碳。我国也宣布了森林蓄积量2030年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碳汇还有增长空间。
原标题:杜祥琬:实现碳中和需要有力抓手
扫码申请加入
农村清洁取暖赋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