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秘书处

划重点!碳中和已确定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

中国炉具网    作者:管理员    来源:科城环境研究院    日期:2021-01-12 09:09:46    浏览:1508
100

18日,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部署2021年经济重点任务,其中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八大重点之一。碳中和目标将深刻影响下一步产业链的重构、重组和新的国际标准。

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碳达峰”

碳中和:“碳中和”(Carbon Neutral)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1997年伦敦未来森林公司(现改名为碳中和公司The Carbon Neutral Co.)的商业策划。这家公司以“碳中和”为商标,帮顾客计算出其一年之中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然后让顾客选择以植树的方式吸收相对应的二氧化碳以达到顾客“碳中和”的目标。2006年,《新牛津美国字典》公布当年年度字汇为carbonneutral,意为碳中和。指在一个组织内,如国家、地区、部门、行业等,在一定时间内的CO2排放量与通过应用CO2去除技术的吸收量达到平衡,就是碳中和或净零二氧化碳排放。

中国工程院杜祥琬院士提出“碳中和”有两个公式:一为碳排放,即“能源消费碳排放=能源消耗总量×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单位化石能源碳排放系数”;二为碳汇,包括碳吸收及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碳移除。若碳排放和碳汇基本相等,即为碳中和。

碳达峰:碳排放在某一特定时期达到总量峰值,随后进入平台期并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最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碳达峰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前提,达峰年份、达峰时的碳排放总量以及平台期时长决定达峰后碳中和实现的难易。

“碳中和”“碳达峰”的由来

气候变化是全球公认的人类所面临的长期系统性风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经过大量观测与分析,认为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范围和影响深度都在逐渐增加。“碳达峰”“碳中和”则是减少全球气候变暖预期的气候承诺。

 国际“碳中和”承诺情况

 国际“碳中和”承诺情况

初步统计,截止至2020年10月,世界197个国家中已有126个提出了本世纪碳中和的目标。其中不丹和苏里南森林覆盖率非常高,森林覆盖率分别为72%、93%,产生的温室气体均可被自然碳汇抵消,已经实现碳中和。其余地区碳中和实现目标年从2035年跨到2060年,如芬兰为2035年;奥地利和冰岛为2040年;瑞典为2045年;德国、英国、法国、韩国、加拿大等国家为2050年;中国为2060年。

经分析,目前承诺碳中和目标国家的碳排放已超过全球排放总量的48%,覆盖全球近一半人口,国土面积占全球的42%,经济总量占全球的53%以上,其中有40个国家的人均GDP高于世界平均值。碳中和已成为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和共同价值观。

承诺碳中和目标的国家(△绿色部分)

承诺碳中和的高收入国家占36.5%;低收入、中低等收入和中高等收入国家均占20%左右。其中有一项有意思的发现,承诺碳中和的高等收入国家占全球高等收入国家的比例约70%,而承诺碳中和的低收入国家占全球低收入国家近90%,是四档不同收入国家中承诺碳中和比例最高的一档,中低等收入国家和中高等收入国家中承诺碳中和目标的比例均为51%左右。

承诺碳中和目标的国家收入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http://wdi.worldbank.org/table/WV.1,科城研究院统计整理

备注:高中低收入国家划分结果来源于世界银行

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中承诺碳中和目标的国家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http://wdi.worldbank.org/table/WV.1,科城研究院统计整理

我国碳减排目标的逐步深入

在全球大格局下,我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从2009年宣布的40%-45%目标,到2020年提出的碳中和目标,碳减排力度持续加码,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

2020年12月提出的新举措与2015年6月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对比

国内“碳中和”的主要观点

当前,关于“碳中和”的关注度和热度居高不下,基本聚焦于碳中和领域的重要意义和实施路径,部分代表性观点如下:

❖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李高司长分别在10月28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和12月15日习近平主席出席气候雄心峰会媒体吹风会上强调: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绝不是简单地伸一伸手就能触及的,也不是踮一踮脚尖就能够到的,需要助跑、加速、奋力向上跃起才能达到;我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特别是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包括合理控制煤电发展规模。

❖ 中国工程院杜祥琬院士在中国城市能源变革峰会暨第二届分布式能源生态论坛上提出:“碳中和”目标对我国能源行业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将带来新产业、新增长点,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全球和中国降碳的首要措施是“提能效、降能耗”。其次是提速能源替代,在能源结构中,降低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同时增加碳汇。

❖ 中国工程院贺克斌院士在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2020年度会议指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深度治理大气污染、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提供强大推动力。应增强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研究者、决策者和实施者间的交流合作,以不断完善协同治理措施策略,大力释放减排潜力,为公众带来最大的环境、气候和健康综合效益。

❖ 中国工程院郝吉明院士在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举办的2020年度会议上表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高度协同,应尽快构建新一代大气污染防治科学体系,从科学上精准感知、智能响应和靶向治理,从行动上推进三个协同,即空气质量改善与气候变化应对协同、PM2.5与臭氧污染治理协同以及常规与非常规污染物治理协同。

❖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在9月29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一个非常有力度、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而且超出很多人预期的一个积极目标。中国从达峰到碳中和过渡期只有30年时间,而发达国家需要60年至70年的时间。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转型、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减排的速度和力度,要比发达国家实现转型的速度和力度要大得多。

结语:当前国际国内对碳中和问题非常重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转型过程中,面对人类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威胁,越早提出应对碳中和的举措就会得到越快速和高效的反应,因此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以及公众各层面进一步提升碳中和的理解和意识,以减轻实现碳中和的压力、降低实现碳中和的成本。

100
版权保护声明:炉具网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chinaluju@126.com联系。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