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起,我国开始大力推进北方地区清洁采暖改造,即利用天然气、电、地热、生物质、太阳能、工业余热、清洁化燃煤(超低排放)、核能等能源替代散煤,实现取暖低排放、低能耗。
2020年秋冬季,是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收官的最后一个秋冬季,治理效果如何,将关乎蓝天保卫战的验收成绩。
但根据《中国散煤综合治理研究报告2020》的调查,2018~2019年度采暖季,部分城市开始出现散煤返烧现象,个别城市散煤返烧率高达36%。2019~2020年度采暖季,散煤返烧现象仍然存在。
为什么出现返烧?农村“煤改电”“煤改气”存在哪些问题?
第一,清洁采暖成本高是关键。
“煤改电”“煤改气”的成本,是散烧煤采暖的3~4倍。据估算,39个试点城市(不包括4个区县级试点城市)天然气采暖支出平均增长幅度为56.3%,电采暖支出增长幅度平均为89.3%。(这2个数据要不要提?公司方面应该不想提成本过高的问题)
为了快速推进北方地区清洁采暖,解决费用过高的问题,2017~2019年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超过一千亿元。按照相关文件规定,补贴政策时效为三年,2020年后,若没有额外改造任务,中央财政补贴将退出,地方政府自行承担。
目前,部分试点城市补贴政策已经开始退坡且速度较快,由此带来的散煤返烧风险也会
随之出现。此外,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地方财政和居民收入的影响,也会加大清洁采暖补贴的支出压力,增加居民散煤返烧意愿。
第二,房屋节能改造推广不足。
和城镇地区相比,农房长期以来自管自建,房屋结构差,建筑节能效果差。但从建筑节能资金投入来看,各省的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偏少,投入偏低。(加哪6省)6省市2017~2019年投入的199.1亿元中,168亿元集中在城市地区,占比84%,农村地区投入仅31.1亿元,占比16%。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环境工程专家江忆认为,现在,很多地方对清洁采暖改造很重视,但在改造建筑方面却做的不够,要想改善农民使用能源的状况,最重要的环节,是把保温弄好。首先解决了保温问题,才能说清洁采暖改造,这两件事不能颠倒,至少要把改房子放在和清洁采暖同等重要的位置。
第三,用户体验不佳影响改造效果。
据研究,部分地方在改造初期出现偏差,导致技术路线执行走样,清洁采暖效果打折,甚至影响群众温暖过冬。部分地区的改造追求“广而多”,却忽略质量和后期使用效果。
此外,由于时间紧,抢工现象比较普遍,农村地区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基础设施匮乏、灭火力量薄弱、燃气安全管理人员普遍不足。
多位专家认为,解决散烧煤,其实不仅是解决煤炭的问题,而是要改变农村的生活方式,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在实施路径上,一定要因地制宜,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农村、多能互补额生活用能和采暖用能的方式,这样才能进一步降低排放,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
扫码申请加入
农村清洁取暖赋能交流群